要不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汇来外币,从中得到相应配额的侨汇券,到粮店所购的挂面就非常有限,质量也没这么好。
关平安倒是想送面粉到哪个小作坊的面坊“兑面条”。可惜,现如今不单单面粉精贵,挂面也相当精贵。
她就是有办法兑了百来斤挂面回来,只怕都会吓坏她娘,之前从国外带回的面条粉丝还是她找了借口。
就这,还是少量了少量,找尽了借口。好在如今侨汇券够多够用,只要不购买大件商品,无足为虑。
哑婆婆见关平安一进厨房就先抄起挂在墙上的围裙,她好笑地打趣道,“你义爷爷回来就这么高兴?”
“是挺高兴的。我以为至少要出去才能见着他呢,没想到他又回来了。小哥有没有让义爷爷带信回来吗?”
哑婆婆拦住她,“让你福婶来,热,你只管开口就行。有带口信回来,书信不方便,稍了不少东西回来。”
“想小哥回来了吧?”关平安瞟了眼福婶,“要不,等我回去就让我爷爷调小哥先回来陪你们两年?”
福婶连连摆手,“不用不用,能让他跟在主子身边是他福气。回来干嘛,多少人想出国留学都想不到。”
小儿子要是能有出息,将来就是天佑少爷身边的助手。要不是将军看在公公忠心的份上,这好事儿可求都求不了。
哑婆婆摇头笑笑,岔开了话题,“多煮几分钟。现在有煤气灶不知有多方便,早前咱们府里大厨房都不敢熄火。
老太太院子的小厨房就有两个人专门守着,少爷每回一回府,不管冬夏,老太太都会要他先喝口甜汤。”
福婶跟着笑了,“可不是嘛,就是不知如今老太太还会不会逼着少爷喝。日子过得可真快,我都有好几个孩子了。
万幸老太太如今还健在。当年她老人家离开时还给我们这些不想跟着走的下人准备了不少东西。
要不怎么说好人有好报呢,可算让她老人家抱着了大孙子。这趟义叔要是让你们出去团圆,可别推了。
这女人啊,不管身份有多高,看着枕边人一房又一房的小老婆进府生了儿子,老太太其实也挺难的。”
哑婆婆瞟了眼儿媳妇,这次反常地没有出言阻止,低头开始切起薄薄的肉片儿,鸡蛋似儿,还有葱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