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真要在土地问题上,大鸣大放,牵扯过多,天下皆反,却未必不可能。
所以,清丈土地最重要的不是其中有多少问题,而是要将清丈进行下去,甚至朱祁镇准备设一个衙门,或者说干脆在户部多设立一个侍郎,不管别的,就负责清丈问题。
反正国家大,每年清丈一个省,转一圈下来,也就十几年二十年了。
朱祁镇说道:“徐卿,这个事情你给别人说了没有?”
徐有贞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臣自然不敢对外乱说一句话。”
朱祁镇说道:“徐卿,你也是国家大臣,轻重缓急,还是要知道,这一件事情,也就到这里了。”
徐有贞说道:“正是因为清丈乃国家大政,才不能由他们如何糊弄,臣当然知道其中轻重,正,更不容不得他们欺君枉上,该怎么处理,臣没有一言,只是此事却要报给陛下。”
朱祁镇自然知道,徐有贞所言未必不上政治上向朱祁镇靠拢的表现。
无他,徐有贞当时发表在明报的奏疏,已经旗帜鲜明的站到皇帝这边,更是在之后很多事情上,被各方排挤了。
徐有贞固然凭借他的手腕,牢牢控制住刑部上下。但是除却刑部之外,他却没有一点影响力了。
每一个称为文官大佬的大官,他们的影响力都不会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官职的。
徐有贞自然不甘于仅仅在刑部任上,他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打破这个僵局,而他思来想去,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皇帝靠拢,做孤臣。
徐有贞而今的做法,就类似于投名状。
毕竟他这样做,就好像是打小报告,一下子将内阁全给得罪了,毕竟出外清丈的御史,所带的人有户部的,工部的,都察院的,等等,是好多衙门联合的。
他出列各种罪行,更是牵扯到了不少人,什么后台都有。
这样的情况下,就等于得罪了大部分大臣,如此一来,他只能一心一意的为皇帝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