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南中地区,就是这么做的,以至于到了现如今千多年之后,那里的人们,还一直视诸葛亮为他们的大恩人。
这也让朱标在叹服常二郎脑子足够灵活之余,也开始期待起常二郎在这里早日打开局面。
而且在路上,常二郎聊起的这些构思,朱标自然也都完完整整的记录了下来,让人传递回南京,交给亲爹,好让亲爹知晓常二郎这小子的那些想法与思路,为大明边地治理,提供新思路。
而且常二郎对于如何对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也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大明足够强大,就可以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老老实实跟大明的边民做生意。
而且随着火药武器时代的开启,随着大明对于火药武器的装备普及化,快马与硬弓为强者的时代,现如今已然吹响了没落的号角。
随着现如今,大明火药武器的发展,一名士卒,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就足以用一杆射程达到一里的燧发枪,精准的解决百步之外的敌人。
而一位优秀的草原勇士,再牛逼的臂力,再快的马,在接近到弓箭的射程之前,他已经不知道死了几次。
而且现如今,随着水泥官道、铁路等交通动输的扩张,使得大明的大兵团远距离调动成为了可能性。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千里之外,有敌来犯,大明也可以在一天一夜的时间,调动千军万马,抵达增援。
而不会像过去那般被草原游骑晃来晃去而疲于奔命。
所需要的就是,无数的精锐之师,坐在车厢里边呼呼大睡,等到了作战区域,从车上下来,抄起武器就开干。
光是想一想这样的作战模式,朱标此刻都觉得自己的灵魂在战栗。
而这样的光明远景,已经近在咫尺。
朱标相信,自己那年过五旬的亲爹,也肯定能够看得到那一天的到来。
毕竟现如今,横跨长江、黄河的大桥也都已经在兴建,最多数年光景,一条铁路,就将两三千里遥远的距离,昔日需要半月的时间,缩减为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此刻,前方有人大喊出声,沈阳中卫城已经到了。
朱标甩了甩脑袋,抛开了复杂的思绪,朝着前方眺望,果然,前方已然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城池。
。。。
看着这此刻仍旧在进行修缮的沈阳中卫城,其规模倒是一点也不比那辽东都司所在的辽阳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