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俺已经查清楚了,清将贾三省和已经牺牲的将领贾三聘为堂兄弟,贾三聘还有两位亲弟弟贾三策和贾三重正在军中。
只是据贾三策和贾三重表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贾三省,彼此之间的感情非常淡薄。
而且当初因为彼此父辈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家虽然血缘关系极近,但是实际走动很少。
他们俩都没有任何信心去说服清将贾三省易帜反正。”
“哦,没关系,最起码把状况给搞清楚了,解释了心中的疑问。张捡,你做的很好。”
张鹿安心中刚刚燃起来的希望,很快就被现实所浇灭,令张鹿安很失望;
但是张捡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把问题调查清楚,确实成长了很多,令张鹿安刮目相看。
同样成长起来的不止张捡,还有张鹿安的“同窗”王彦超,他已经褪去了青涩,逐渐开始适应中军的角色。
“大帅,参将裴守政来报,清军已经同时在寿州和临淮发动进攻,裴部正在积极抵御。”
“好,”
“另外于七于总镇所部已经到了亳州,因为携带着大量的从属百姓,恐怕还有十余日才能渡过淮河。”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让于总镇注意防范清军可能的突袭,确保愿意随行的百姓能够安全坐上我们的船。”
“是,大帅!另外负责押运弹药的丁维岳所部已经到达了临淮关,好在淮河尚能通航,从水路全速行军,应该还有两日可以到达正阳关。”
“令丁部卸下一半的弹药留在正阳关,然后从陆路即刻来梅山听令。”
“知道了,大帅。”
明将王彦超将身旁文书急速写好的命令文本拿给张鹿安本人确认以后,敬礼转身下去安排传令。
按照上述命令,明军统帅张鹿安率领近卫协的三个营前往了梅山西面的望春谷扎下大营,以麾下悍将孟大勇率领第十二步兵营前往泗道河口地带扎下营垒,准备应对清军沈志祥部的进攻。
按照张鹿安的原本计划是待于七、丁维岳两部到位后,再向清军发动反攻,只是清军比想象中来的更快。
大明永历三年、大清顺治六年腊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