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的王忠前往郧西一带求援,却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马进忠已经南下湘地,并且因战功晋升为大明“鄂国公”,附近原本活跃的王进才部和王允成部一同随之南下。
王忠不甘心就此错过,一路昼伏夜出,历经千难万苦,准备前往湘西找寻大明鄂国公马进忠。
但是毕竟湘西与梅山相隔千里,也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之类;
唯一有了立竿见影效果的是第三路的求援使者尹一龙,尹一龙原本打算前往荆州联络附近的顺军吴汝义部求援,不料刚走到半路,尹一龙便从清国发布的告示中得知顺将吴汝义率领本部人马投靠了清廷(注:清廷此时以顺将马世耀故事,认为李自成的故将“匪性不改”,不接受李自成老营将领的投降,将已经归降的顺将田见秀、吴汝义等全部直接处死),尹一龙压根未曾见到吴汝义即在英山被清军所俘获。
一番审问下来,清军并没有发现疑点,但仍然强迫尹一龙充当壮丁,为清军运输粮草。
尹一龙则是凭借着自己的心思缜密和灵活多变,趁夜放起一把火,引燃了清军的大量粮草物资,并趁乱逃离清营。
尹一龙顺着浠水逆流而上,很快来到了斗方山寨,见到了山寨的义军领袖周从匡。
义军领袖周从匡历来豪气干云,同时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是深恶痛绝,听闻素来为江淮百姓所信任的蓼国公张鹿安为清军所围的消息后,周从匡立刻利用自己的威望,广发英雄帖,号召整个大别山一带的义军们一起,前往梅山协同作战。
周从匡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以亲弟弟周从勷率领斗方山寨附近的七十二寨山民壮丁合计一万八千余人,携带着筹备不易的粮草在后赶路,他本人则是率领精兵三千人,在大明萃军将领尹一龙的引导下,三日疾驰两百里山路,来到了清军沈永忠所部的侧后,并立刻对清军大阵发动了猛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