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集 怀英审鬼

画外音:狄仁杰自天授元年入阁拜相,中经来俊臣陷害贬官,立于武周朝堂十年,力保李旦及李显二位太子,并多荐异能之士入朝。且以宰相之职挂帅统军,使突厥及契丹军皆都望风而逃,此生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据野史记载,狄仁杰向来不信鬼神。

初至宁州刺史任时,有属下官吏直言官舍久凶,之前刺史死于此宅者已有十余辈,此后无敢居者;且榛荒棘毁,已不可居,请改居他处。

狄仁杰说道:刺史不住本宅,何必别舍?

遂命修葺整治,居之不疑。入住当日夜间,宅中灵异事件频出,不可胜纪。

狄仁杰干脆不睡,乃望空中怒斥道:我是本州刺史,此处即是我宅。你孤魂野鬼入我家宅,为何不识分理,反以邪忤正?公若为神,速听明教;若是鬼魅,何敢相干!我不惧汝,何需千变万化;既要相见,何不以礼现身?

话犹未了,果有一人具衣冠上堂诉道:某是前朝官员,葬在大堂台阶西树之下,因体魄被其树根所穿,痛苦不堪。

狄仁杰道:且住!既是前朝官员,因何到此时不得转世,今反来扰我?

鬼魂答道:在明公之前,也曾遇到许多公家来此,某来陈述此事,未料多官皆不经吓,俱被我唬死。我因此更增罪孽,不能脱于地狱,难以轮回投胎,以至于今。

狄仁杰:公来见我,意欲何为?

鬼魂道:使君若可怜悯在下,能予以改葬别处,或将其树掘根移植,免我穿身之苦,下官当铭感五内,又怎敢在此处阳世间徘徊!

申诉已毕,便即消失不见。

狄仁杰虽然不惧,但亦始信世间果有鬼神幽冥,不敢轻忽。来日清早,令家仆发之,果如其鬼魂之言,见树下有具尸骸,怕不有二三百年之久,为其树根盘绕压迫。

于是以礼祭奠,乃为改葬,从此灵异事件不再出现。

狄仁杰入朝为相之后,向来轻视二张及诸武佞臣权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日武则天将南海进献集翠裘赐给张昌宗,命其当面穿上,共为双陆之戏。狄仁杰进来奏事,武则天便命其与张昌宗对弈。

狄仁杰欣然应道:三局两胜,臣以身上紫袍为注,赌张昌宗这件皮袍。

武则天笑道:你倒会算计,他这件皮袍价逾千金,公此紫袍差矣。

狄仁杰正色道:非也。我这紫袍是宰辅朝见天子时所穿,高贵无价;而彼皮袍,不过是因陛下宠幸所赏。两件相对,我吃亏多矣!

武则天说不过他,只好应允。张昌宗羞赧沮丧,气势不振,终将集翠裘输给狄仁杰。

狄仁杰大获全胜出宫,命家奴将集翠裘当众穿上,策马而去。

狄仁杰尝为魏州刺史,因有惠政,离职后百姓便为之竖立生祠。后其子狄景晖又为魏州司功参军,因施政贪暴,便为州民所患。

由此迁怒其父,因而捣毁狄仁杰生祠,并拆其塑像。

狄仁杰闻说此事大怒,断然罢黜其子官职。不少门人弟子一再为狄景晖说情,狄仁杰坚持贬子官职,并道:贤者当举,贪者当罚。此乃用人之道,兴邦之法,不可废也。

狄仁杰之事到此告一段落,按下不提。

字幕:久视元年,冬十月,以魏元忠为萧关道大总管,以备突厥。

是年恢复唐历,以正月为十一月,一月为正月,诏命大赦天下。罢纳言韦巨源相权,以文昌右丞韦安石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韦安石乃是名臣韦津之孙,亦是耿介之士,不肯阿谀奉承。

便有一日,韦安石尝侍宴于禁中。张易之招引蜀中巨商宋霸子等数人在座,与天一同博戏。韦安石跪奏:商贾贱类,不应得预此会。

奏罢起身,命左右将宋霸子等人全部逐出。

座中皆都失色,太后以其言直,反劳勉之,同僚皆都叹服。

十二月甲寅,突厥可汗莫啜再次出兵南侵,掳掠陇右诸监战马万余匹而去。当时因武皇太后佞佛,禁止天下屠宰杀生多处,百姓无论贫富,皆以为苦。

凤阁舍人崔融为此上疏:割烹牺牲,弋猎禽兽,圣人着之典礼,不可废阙。又江南食鱼,河西食肉,一日不可无;富者未革,贫者难堪,况贫贱之人,仰屠为生,日戮一人,终不能绝,但资恐喝,徒长奸欺。为政者苟顺月令,合礼经,自然物遂其生,人得其性矣。

武则天览表准奏,遂复开屠禁,祠祭亦复用牲牢如故。

春正月,因成州上言见到佛迹足印,改元大足。

大足元年春二月,以鸾台侍郎李怀远晋升同平章事,就此入阁拜相。其后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锡因漏泄禁中秘语、赃贿满数万之巨,论罪当斩,临刑释之,减罪流放循州。

适逢宰相苏味道亦坐事获罪,与张锡俱下司刑狱,但于监外执行。

张锡不改为宰相时作派,兀自骑乘高头大马,气色自若,就舍于三品院,帷屏食饮,无异于平时在相府居住。

苏味道则步行至系狱之所,舍其床榻席地而卧,一日三餐蔬食思过,不肯食肉。

武皇太后闻说此事,命将张锡流放岭南,却复苏味道相位。张锡至此后悔不及。

是月大雪,苏味道以为祥瑞,帅百官入贺。殿中侍御史王求礼劝止道:苏相休矣,万不可如此。当今三月,已至暮春,其雪非当其时,只为妖异,岂可作祥瑞!若三月之雪是谓瑞雪,则腊月打雷,是为瑞雷乎?

苏味道不从,仍引群臣入贺。

既入内宫,众官皆随苏味道拜贺献辞,王求礼独不称贺,并进言道:今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今日贺者,皆谄谀之士也。

太后闻奏,为之罢朝。

苏味道大有文才,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又与李峤并称苏李,但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入十六首。

雪灾之后,江南又有献三足牛入京者,苏味道及诸宰相复又祝贺。

王求又道:凡物反常,皆为妖孽。此牛鼎足而生,是谓朝廷用非其人,政教不行也。

太后闻说,愀然不乐。

是年夏,提拔天官侍郎盐官顾琮为同平章事。夏官尚书李迥秀兼管选举事务,选拔文武官吏,号为称职,并为同平章事,就此拜相。

李迥秀字茂之,陇西狄道人。少时聪明颖悟,好结交宾客。喜好饮酒,多而不醉,时人赞其风流潇洒。今因而曲意逢迎谄媚张易之兄弟,得以拜相,士人评价顿时降低。

不久又因贪赃获罪,贬官庐州刺史。

当年秋八月,突厥默啜可汗复发兵寇边,北部大扰。武皇则天诏命相王李旦为天兵道元帅,又封安北大都护,统领都护管下诸路军马击之。

李旦遂挂三军帅印,气势昂昂,就此调兵遣将,预备祭旗出师。然而大军未行,突厥闻说是故李唐天子挂帅亲往,便即望风而退,回归汗庭。武则天闻此,即喜且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