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饼看着这位纠结的雄主,来到书房,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明代政治制度》。
"赵君,后世有一种制度,或许能解你之困。"
姜饼将书摊开在案几上,"这叫'内阁制'。"
赵雍凑近细看,只见书页上绘着复杂的官制图表,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着各种官职职能。
"内阁?"他眉头紧锁,"此为何物?"
"简单说,就是选拔几位才干出众的大臣组成核心决策团体。"姜饼指着图表解释,"他们帮你处理日常政务,你只需把握大方向。这样既不必放权,又能腾出手专注军事改革。"
赵雍眼中精光一闪,但随即摇头:"这不就是扩大相权?当年商鞅..."
"不一样。"姜饼打断他,"内阁大学士只有建议权,最终决策仍在你手。而且..."他翻到另一页,"你可以设置多个内阁互相制衡,比如军事内阁、民政内阁。"
窗外的竹影婆娑,映在赵雍阴晴不定的脸上。
他突然抓起茶水一饮而尽,清亮的液体顺着胡须滴落在衣襟上。
"妙!"赵雍拍案而起,"寡人可设三阁:军事阁由肥义统领,民政阁交公子成,律法阁..."他忽然顿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不,律法阁需由寡人亲掌!"
姜饼暗自点头。这位雄主果然一点就透,不仅理解了内阁精髓,还立刻想到要牢牢抓住司法权。
"赵君聪慧。
"姜饼又翻开一页,"另外,后世还有'票拟批红'之制。就是内阁先将处理意见写在奏章上,君主只需朱笔批示同意与否。"
赵雍如获至宝,一把抓住姜饼的手腕:"先生大才!此制甚妙!既省去寡人阅览琐事之劳,又不失最终决断之权!"
他激动地在厅内踱步,王袍下摆扫过地板。忽然驻足转身:"不过...章儿与何儿..."
姜饼合上书册:"至于二位公子,在下倒有一策。"
侍女重新换上热茶,氤氲雾气中,姜饼蘸着茶水在案几上画出示意图。
"赵君请看。"他画了两个圆圈,"让公子章任军事阁副使,随肥义学习军务;太子何任民政阁行走,跟随公子成理政。"
赵雍盯着水迹若有所思:"如此...章儿不会觉得被冷落,何儿也能积累治国经验..."
"关键是,"姜饼在圆圈外加了个大圈,"所有决策最终都要汇集到赵君这里。"他点了点大圈中心,"您依然是唯一的太阳。"
窗外的夕阳恰好透过窗棂,将赵雍的身影拉得修长。他凝视着案几上渐渐蒸发的水迹,忽然长叹一声。
"寡人明白了。"他抬头时,眼中已恢复锐利,"既要让雏鹰学飞,又不能松开手中线。"
姜饼微笑颔首。
这位战国雄主的政治智慧确实远超常人,短短片刻就领悟了权力制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