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东海鹤放道人

会同馆是设在外交部内的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的场所。

宋元明三朝的外交机构内都设有“会同馆”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

只是各朝外交机构的名称不尽相同罢了。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外交机构叫做鸿胪寺,起源于西汉,最早叫大鸿胪,主管诸侯、归附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事务。

大鸿胪的名称和职能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机构逐渐细化。

直到北齐首次将大鸿胪官署更名为“鸿胪寺”。

隋唐两朝,鸿胪寺为中央“九寺”之一,下设典客署掌外交、司仪署掌礼仪,负责接待使节、安排朝贡、翻译等,职能完备。

宋代鸿胪寺职权部分被礼部、客省等分割。

元代改设“侍仪司”,鸿胪寺名存实亡。

明代恢复鸿胪寺,但仅掌朝会礼仪,外交职能转归礼部主客司,实际作用大幅削弱。

永明城邦本来也要把外交机构称为鸿胪寺,甚至还想把最高法院称为大理寺。

但议会上多数人认为永明城邦还没有合法的独立地位,便否决了这个议题。

目前各城镇里的外交机构,都一律称作“会同馆”。

“行呢,就说是我做东请他们。”

李国助干脆地一摆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道,

“对了,是不是还有个东海鹤放道人跟三位大人一起来的?”

“没错,是有这么一位道长。”虞明珠应道。

“他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李国助问道。

“正一道。”李俊臣应道,嘴角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那就一并请了。”李国助一摆手道。

他为什么对这个东海鹤放道人如此上心呢?

原来毛文龙死后,他的庶子毛承斗编纂了一部《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成书于崇祯六年。

该书辑录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间,明末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所发塘报、所上奏具等。

而其发行前,正是由东海鹤放道人删评,原任东江游击张应魁刊刻的。

再考虑到永明城邦上议院目前还缺一个道教的灵职议员席位,永明学会也急需精通炼丹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