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失地农民的去向

徐光启皱眉回想了片刻,摇头道:“好像没听说过……小友能否给个提示?”

“它是一个岛国,与欧罗巴的大陆部分隔海相望,地理关系可以类比大明与日本。”

徐光启不知道英国,让李国助感到有点意外,但他并未纠结此事。

“哦……好像《坤舆万国全图》上是有一个岛国,叫谙厄利亚,莫非就是你说的英格兰?”

徐光启若有所悟地道。

“没错。”李国助含笑颔首。

“这么说,你的这位恩师,是英格兰人?”徐光启马上就猜到了。

“是的,他原本是一位舟师,因为海难漂泊到了日本。”

李国助介绍起了廉司南旅居日本的前因后果,

“是德川家康救了他的性命,还封他做了武士。”

“我因为仰慕西洋的船坚炮利,请求家父帮我聘请他为老师。”

“但实际上,他教会我的东西远不止造船和铸炮。”

“所以他是怎样引导并鼓励你来这里垦荒的?”徐光启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国助莞尔一笑,终于上道了啊,于是开始循循善诱:

“15世纪,英格兰与大明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现象。”

“英格兰地主兼并土地是为了养羊,为毛纺织业提供原料,追求羊毛利润。”

“大明地主兼并土地有的是为了种桑养蚕,为丝织业提供原料,追求生丝利润。”

“有的是为了扩大棉花种植,为棉纺织业提供原料,追求棉花利润。”

“这类地主基本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内陆省份的地主兼并土地主要还是为了收更多的地租。”

“英格兰的土地兼并和大明的土地兼并都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

“大明的失地农民成了佃农、短工、长工、机工、流民。”

“英格兰的失地农民也成了佃农、短工、长工、机工、流民。”

“然而经过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到如今英格兰的这五类人群与大明却有了本质的区别。”

“大明的佃农对地主依附性强,可被地主随意夺佃。”

“英格兰却有《反驱逐法案》保护佃农利益。”

“大明的地租高达五至七成,且以实物地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