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班担忧的声音被鲁班粗暴打断,“不必多言!”鲁班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徒留公输班一人在原地焦虑地搓手。
翌日巳时,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较昨日更为紧张。
鲁班带着他精心准备的工艺模型,大步流星地走到众人面前。
那是一个精巧的木制战车模型,车轮灵活,结构紧凑,一看便知出自大师之手。
他目光炯炯,扫视众人,仿佛在宣示着自己技艺的精湛。
“诸位请看!”鲁班指着模型,声音洪亮,“此乃我新近研制的战车模型,较之以往,更为轻便快捷,坚固耐用!”他拿起模型,熟练地演示着各个部件的运作,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众人屏息凝神,仔细观察着这个精妙的模型,一时间议论纷纷。
一些工匠对鲁班的技艺赞叹不已,但也有人对这新式战车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
墨翟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审视着鲁班的模型。
“鲁班大师的技艺自然是精湛无比,”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质疑,“但这战车所需材料珍贵,打造工艺复杂,恐难大规模推广,于民生无益。”
鲁班闻言,脸色一沉。
“墨翟先生此言差矣!”他反驳道,“精益求精方能打造出真正实用的利器,岂可因噎废食?”他语气激动,显然对墨翟的质疑颇为不满。
“但若资源匮乏,如何能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墨翟毫不退让,继续追问。
“资源匮乏便去开拓,岂能固步自封?”鲁班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气氛剑拔弩张。
广场上,众人窃窃私语,一些人支持鲁班,认为技术革新至关重要;另一些人则赞同墨翟的观点,认为民生才是根本。
公输班焦急地站在一旁,看着争执不下的两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敬佩师傅的技艺,也理解墨翟先生的担忧。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孙子缓缓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