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己方发行的货币,扰乱东瀛国内经济秩序的事情,自然由戴雨农具体负责。
这同样是一项繁琐的工程。
像扶持金永柱一样,在其国内扶持一支叛乱势力,显然不现实。
鉴于地理因素,搞货币涌入物资外流同样也不现实。
梅坚毅也思考过这些。
所以给戴雨农的只有一条命令,那就是趁东瀛人还没防备,尽可能的兑换黄金。
密度大体积小好运输,力争把这次的作战经费,让东瀛政府负责一部分。
能包圆,那当然是最好的。
花你的钱打你,就问你爽不爽!
“这可怎么办?”
戴处长也很发愁。
发愁着,怎么把还在印刷的十几个亿花出去。
生平也是第一次,为如何花钱而发愁。
刚刚出任情报处第二副处长的沈烈,从箱子里拿起一沓已经做旧的东瀛银行券:“处座,这玩意儿真的和东瀛银行券一模一样?”
“当然。”
“金永柱已经在高丽试验过高丽银行券,根本分辨不出来。”
“按专家的说法,高丽银行券和东瀛银行券,用的是同一种印刷技术。”
“我们能印高丽银行券,就能印东瀛银行券。”
“这二十亿只是第一批,只要东瀛人不更换银行券,我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沈烈没说话,又摆弄两下手里的银行券。
一圆面额,估摸着有一百圆。
汇率他知道。
这也意味着,只这一沓,比他一个月的薪水还要多。
二十个亿……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小小感慨一下,沈烈道:“这么多钱,如果只靠我们在东瀛的人手,怕是钱还没花出去,人就得暴露。”
“所以处座,我看这事儿,还得落在东瀛人身上。”
戴雨农点点头,对这一点倒是认可。
情报处对东瀛的布局,在晋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但情报这条线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在异国他乡更是如此。
目前在东瀛的几个情报组,发展的外围成员,多是一些已经改了东瀛名字的高丽人,能力也仅限于收集一些外围情报。
之前经费倒也充足。
但是这二十个亿不说运到东瀛有多难,经费充足到这种地步,是真的花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