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汴京时报

汴京时报不过是小计,无伤大雅。可成批印书是大事,影响深远。

甚至会动摇官员选拔和政治格局。

没有人知吕齐和太尉谈了些什么,只知道他当晚留宿在太尉府,第二天又安全回到了作坊里。

不久后,那处平平无奇的小作坊,就被京城驻军掌管了,而且好像还是原江淮军的精锐步卒。

也有精明人看到了商机,试图模仿,结果发现这事压根干不了。

每一版都要费时费力的刻字刻画,做出来的质量也远不如汴京时报那么精致。而且宣纸那么贵,九文钱一张完全就是在亏钱。刊登的信息也没有人家那么准确、有趣,很难吸引到人。

另外,除了汴京时报被官方认证过之外,其他人制造这种小报会被开封府衙请去喝茶。

冯府尹的茶可不好喝,仔细烫着嘴。

吕齐印刷出来的书籍,全部都被文训派军队押送进了上林苑,再用朝廷的名义,以成本价卖给天下士子。活字印刷的秘密也被列为机密,只待天下一统后,再为他证功扬名。

但老文也没让他白干,在他的授意下,冯延向朝廷举荐,将吕齐征辟为上林苑丛书,官居丛五品。

整个幽州吕家,只有新任幽州知府、吕齐的大伯官爵比他高三级。其他所有人,都是弟弟。

吕齐的父母、妻子被朝廷调到京城来时全都是懵的。他们起初还以为是吕齐犯了什么事,朝廷要将他们全家一锅烩呢,结果莫名其妙的被安排进了位于杨柳巷的四进大院里。

四进的宅子不稀奇,可位于杨柳巷,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吕府左边住着的是工部侍郎,右边住着的是京城马军都尉,对门更不得了,住的是中书门下的谏议大夫。

杨柳巷,不是有钱就能住进去的。

吕齐的嘴很严,哪怕是面对文训,也没透露只字片语,只是说凌晨得知了他的技术想法后很支持,还主动刊登《聊斋志异》为汴京时报增加吸引力。

一个爱写小人书的临颍侯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文训赏赐了凌晨一批绢缎,叫他把《聊斋志异》的草本先给他送过去,他要先睹为快。

堂堂太尉,岂能和市井小民一样等着更新?那我这太尉不是白当了?

第一版的汴京时报有试水的成份,所以比较谨慎。而第二版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得到文训的支持后,从民营转央企的汴京时报火力全开,作坊里的工匠们拓冒烟了才印制出三万份,发往全国各地。

招人、招工匠、扩建、调印刷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老师傅,一切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股强大的软实力正在渐渐形成。

文风雅趣,也从开封府吹向了天下九州。

中原文治鼎盛、武运昌隆,太尉文训的威望正在与日俱增,支持率比珍珠港事件后的罗斯福、马岛战争后的撒切尔还高!在中原各府人民的心中,远远超过了其他各大势力的领头羊。

甚至在街头巷尾,已经自然而然的孕育出了改天换日的言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也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更不要说官员士绅这些既得利益者。

自唐末以来,城头变换帝王旗是一种常态,对于政权更迭,百姓们并不会表现的有多慌乱,毕竟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而现在,文训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平稳的过渡,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为这个天下操碎了心的幕后推手,在瓦解了其他势力的颠覆阴谋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青柠已经过完了十八岁生日,四年之期已到,封印解除。

该圆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