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只是外人看不见罢了

回到剧组这边。

孙祺穿上毛衣毛裤,一边洗漱一边抱怨。

“操,这不是人过的日子。”

《集结号》剧组所有演员清晨四点就要集合化妆,七点正式开拍,一直工作到下午四点收工,连续工作十二小时。

若非冬季天黑得早,时间还会更长。

孙祺进组已有几天。

拿到冯小刚导演的剧本后,他发现果然被安排演配角——指导员王金存。

这个角色倒是与他本人有些相似。

王金存原本是师范学校的学生,看起来文质彬彬。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应该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将来成为一名教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战争年代,这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被迫走上战场。

他在阻击战中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最终英勇牺牲。

对他来说,表演难度不算高,长期锻炼的身体也能应付战争戏份,只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让他苦不堪言。

这天到片场化妆、换好戏服后,五点多吃了几个包子就等着拍摄。

虽然签约半个月了,但他每天只拍一两场戏。

冯晓刚的剧组自然不会因为配角而调整安排。

孙祺经常在道具组和特技组转悠,想学习战争片的拍摄技巧。

《集结号》改编自小说《官司》,讲述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执行阻击任务,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

在目睹战友接连牺牲后,谷子地坚持寻找**的故事。

在孙祺看来,这部作品堪称华语战争片的里程碑。

它打破了传统战争片的英雄叙事,真实展现了战争的荒诞与残酷。

影片没有歌颂也没有批判,而是用冷静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与历史的沉重故事。

相比以往战争片中任劳任怨、甘愿牺牲的军人形象,谷子地曾质问:“你怕被咬死,我们就不怕吗?”这些战士不再为虚无的理想献身——姜茂财为兄弟而死,王金存为不辜负战友的信任而亡。

他们的牺牲没有华丽的口号伴随。

整部电影在质疑牺牲的意义的同时,也肯定了牺牲的价值,是主旋律战争题材的一座丰碑。

当时冯晓刚还是个可靠的厨师。

但这些对孙祺来说并不重要,他现在最关注的是剧组的特技拍摄——这是他能学到的东西。

记得前世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内心震撼不已。

这是我们华夏能拍出的电影吗?

甚至有种《拯救大兵瑞恩》的感觉。

《集结号》请来了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的特技团队,剧组里也有对应的本地特技人员。

孙祺这几天认识了一位。

“盛和~”

“诶,叔~”

听到“叔”这个称呼,孙祺无奈地拍了下额头。

自己才十九岁,却被叫叔。

但这个称呼又说得过去,让他无法反驳。

孙盛和今年二十岁,比孙祺大一岁,老家在宽店。

他当了四年兵,今年因为父亲中风瘫痪、姐姐远嫁,家里只剩他一个儿子,只好退伍回家照顾父母。

部队四年的经历让他眼界开阔,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听说附近有剧组招群众演员,他就报了名。

他长相端正,性格踏实,很快就被剧组录取。

有一次拍戏,预先安排的**没响,特技组的人又不在,是他主动上前排除了故障。

后来才知道,他在部队当了四年工兵,天天和**物打交道。

副导演了解后,直接把他调到了华夏特技组。

这几天孙祺一有空就往特技组跑。

韩国团队那边保密很严,除了导演冯小刚,谁都不让看,生怕被学去,实在小气。

他只好来华夏组这边转悠,时间一长,便和孙盛和熟悉起来。

两人聊天时发现是同宗,翻了族谱,算是五服以外的亲戚。

孙祺出生在京城,名字没按辈分来起。

他父亲是“旭”字辈,和孙盛和的爷爷同辈。

听说盛和的父亲生病住院,孙祺特意抽空去探望,还留了些钱。

从那以后,盛和见了他就喊叔。

“今天任务重吗?”

“还行,四个场景,十六组**,位置都定好了。”

孙祺凑近盛和耳边,压低声音问:

“那帮韩国人水平怎么样?”

“不错,挺厉害的。

不过他们用的和我在部队接触的不一样,估计在**里加了别的东西。

看着效果猛,火光烟尘大,其实威力比部队的真家伙小多了。”

“拍电影要真道具吗?你是想把我们这些演员都搭进去?”

盛和听完,脸上露出几分尴尬,一边挠头一边笑。

“喜欢干这行吗?”

“当然喜欢!在部队天天接触这些,回家快一年了,手痒得很。”

你简直像个狂热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