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太史慈降

太史慈凝视着成大器那充满诚意的目光,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他的目光缓缓移向母亲,只见母亲的双眼早已被泪水模糊,那饱含着痛苦和无奈的眼神,如同一把利剑直刺他的心脏。

太史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过往,他空有一身绝世武艺,却未能保护好东莱这片土地。如今,东莱沦陷,百姓受苦,而这一切,都与他的无能有着莫大的关系。

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和期望。然而,如今却因为他的缘故,母亲也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忠孝两难全,太史慈的内心在这一刻被撕裂成了两半。

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太史慈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猛地跪倒在地,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痛苦的呐喊。

他对着成大器深深地拜了下去,这一拜,既是对成大器的屈服,也是对自己过去的诀别。他的声音嘶哑而低沉,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太史慈……愿降。但求主公善待东莱百姓,善待我母。”

成大器大喜过望,连忙扶起太史慈:“子义放心!某若负你,天诛地灭!”

站在一旁的贾诩,他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仿佛心中的某个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见他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原来,贾诩心中所想的正是如何收服太史慈这件事情。太史慈作为东莱的一员猛将,其实力和威名都不容小觑。然而,如今太史慈竟然被成功收服,这对于成大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收服太史慈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首先,太史慈的归顺意味着东莱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将领,这无疑是给东莱的心腹大患重重一击。其次,太史慈本身就是万中无一的猛将,他的加入使得成大器的军队实力大增,可谓是如虎添翼。

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之下,青州之地的局势已经完全被成大器所掌控。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些变数和威胁,此刻都已烟消云散。贾诩心中暗自盘算着,只要善加利用太史慈的才能和威望,进一步巩固自己在青州的地位,那么未来的发展必定会一帆风顺。

太史慈归降后,成大器果然信守承诺,厚待其母,并将太史慈留在身边,视为心腹。太史慈感其恩德,又见成大器确实有雄才大略,并非暴虐之徒,遂全心效力,日后成为成大器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其神勇之名,更在青州之外广为流传。

小主,

收服太史慈后,东莱郡不战而降。成大器趁势挥军,横扫青州剩余郡县。孔融闻听临淄、平原、东莱尽失,成大器兵锋直指北海,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竟弃城而逃,往徐州投奔刘备而去。

至此,青州七郡,除了北海郡因孔融逃亡而轻松拿下外,其余六郡皆被成大器收入囊中。从济南起兵,到一统青州,成大器只用了短短数月时间。其间,收管亥、降张燕、纳臧霸、服太史慈,更有贾诩、徐荣等文武辅佐,势力骤然膨胀,成为北方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青州府衙内,成大器站在地图前,目光扫过青州全境,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贾诩、太史慈、徐晃、臧霸等文武大臣分列两侧,神色肃穆。

“诸位,”成大器声音洪亮,“今日我等已得青州,此乃天意,亦是诸位之功!”

众人齐声应和:“全赖主公神威!”

成大器摆摆手,继续道:“青州乃富庶之地,人口众多,粮草充足,足以为我军根基。然天下未定,袁绍据冀州,曹操在兖州,公孙瓒在幽州,陶谦在徐州,皆非善类。我等据青州,当厉兵秣马,整军经武,待机而动!”

“主公所言极是!”贾诩上前一步,“青州既定,我军可西连袁绍,南结吕布,先固根本,再图扩张。以主公之威,文和之谋,诸将之勇,何愁天下不定?”

太史慈、徐晃等人亦纷纷请战,愿为主公扫平天下。

成大器看着眼前一众猛将谋臣,心中豪情万丈。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坐拥一州之地的诸侯,他的霸业,终于在青州这片土地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太史慈的归降,如同一条困龙入海,必将在未来的征战中,掀起更壮阔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