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见他书毕停笔,复将手一招,檄文已离桌案,到于己手,复转交给殿下李隆基。
钟绍京不语,状如呆傻。便在此时,见门帘一挑,钟妻许氏自内室走出,对丈夫说道:有道是读书破万卷,货卖帝王家。夫君枉读这许多年书,因何不知大义!
钟绍京:我忠于朝廷,何谓不义?
许氏:今乃李唐天下,临淄王在此,正是代表朝廷。韦氏与宗楚客为何人?武皇太后犹将江山复还李氏,况此等跳梁小丑乎?夫君先祖公当年紧守潼关,坚决不降马超、韩遂,流芳千古;钟会公虽立下平蜀大功,但欲与姜维谋反朝廷,终遗后世唾骂,君岂思之!
钟绍京闻此,汗流浃背,由是拜于李隆基脚下,连称死罪,反韦之意乃决。
将至入夜,城内宵禁,百姓还家,关门闭户。
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率心腹,至于宫苑内监署衙,参见临淄王。李隆基见已有三百人之众,遂发布命令,正式发动政变。
当夜酉末戌初,羽林将士皆屯玄武门,逮夜更敲二鼓,天星散落如雪。
刘幽求道: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临淄王点头,便发号令。葛福顺闻令而动,拔剑直入羽林营,手起刀落,亲斩韦璿、韦播、高嵩三人,对众军叫道: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欲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立誓效忠临淄王。李隆基遂与刘幽求及鬼谷诸子出离宫苑南门,钟绍京帅丁匠二百余人手执斧锯随从。
葛福顺既杀韦氏三将,复率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更命李仙凫率右万骑攻打白兽门,相约三更时分会于凌烟阁前。
众军大噪,葛福顺诛杀守门之将,斩关而入。
李隆基勒兵玄武门外,三鼓时听到凌烟阁有喊杀之声,遂帅总监工匠及羽林兵而入。诸卫兵在太极殿宿卫梓宫者忽闻喊杀之声,皆仓促被甲应之。
韦后见事不妙,逃入飞骑营去召人马;未知飞骑乃是当年英国公徐茂功旧部,早已接到李隆基所发定唐令,当即便将韦后斩首。
安乐公主正在内室照镜画眉,飞骑闯入,一刀斩之。
左、右万骑并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更杀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李隆基引鬼谷门众弟子进入内宫,内宫守卫武士纷纷倒戈,共杀韦后同党,继于全城搜捕,洗劫诸奸府第。
太平公主下令:韦氏一党,凡府中男子高于马鞭者,尽皆处死!
薛崇暕遂命关闭宫门及京城四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党。
三更时分,斩太子少保韦温于东市之北。中书令宗楚客及弟宗晋卿乘青驴便衣逃至通化门,却被门军认出,掀去布帽,执而斩之。
小主,
相王李旦当时正在宫中,尚未知发生何事,听得外面大乱,奉少帝李重茂升御安福门,以慰谕百姓。司农卿赵履温奔至,在楼下拜倒,山呼万岁。
少帝即问:外面发生何事?
赵履温奏道:今有临淄王与太平公主作乱,追杀为臣,请陛下救命!
却未看到相王李旦,便在天子身后。
李旦闻而大惊,喝道:胡说!此贼谎报乱情,与我砍了!
禁卫闻命,举刀砍下,赵履温头已落地。当初赵履温掌管户部,不惜尽倾国库资产以奉安乐公主,为起第舍,筑台穿池无休;且以颈亲挽公主犊车取媚,今日死得其所。
旁观百姓多曾被其劳役逼勒,因而家破人亡者极众,无不切齿衔恨。相王既命斩杀赵履温,百姓于是喝喊一声,皆都上前,争割其肉立尽。
此事未已,忽又见两个大臣奔至,拜倒楼下;相王看时,见来者却是秘书监汴王李邕,以及御史大夫窦从一。
两人一娶韦后之妹崇国夫人,一聚韦后乳母王氏,今各斩其妻,提首级前来献纳,以求赎党附韦后之罪。李旦见此,哭笑不得。
当时又有左仆射韦巨源闻乱,将要出府查之。家人劝道:外面乃是太平公主及临淄王作乱,专杀韦氏党人,相公逃匿不及,又何自投死路?
韦巨源道:我位居大臣,岂可闻难不赴!
出至街上,离开府门未及二三十步,忽见一队飞骑迎面而至。韦巨源刚要开口喝问谁为叛首,飞骑中便有人道:此老儿不也姓韦乎?
话犹未了,一柄陌刀飞来,早将韦巨源首级斫下。
于是羽林飞骑四出,见到韦氏同党府宅即入,更枭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人之首,更将韦后陈尸于闹市。
崔日用复率兵至于杜曲,屠戮诸韦家族,连襁褓中婴儿亦无能幸免者,诸杜滥死非一。
太平公主虽对韦后一党大开杀戒,但对上官婉儿却网开一面,嘱令手下守护昭容宫苑,故此无人干扰。
将至四更,李隆基率引鬼谷门人及陈玄礼部军进入昭容苑,喝退太平公主府卫,点名必使上官昭容出见。
上官婉儿闻而大惊,暗道:未料鬼谷掌门亲自至此,恐我难逃此番劫数!
于是整冠肃服,亲自执烛率引宫人出苑,迎接李隆基入内。
临淄王却早知道上官婉儿乃骊山派俗家弟子,知其必有解释言语,遂止住众人,独引刘幽求、张果及罗公远三人入内。
上官婉儿面色凄然,入内摒退宫女,回身打开壁间暗室,取出己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递给刘幽求道:此乃中宗先帝病重之时,我与太平公主商议所拟。临淄王天纵聪睿,我是否韦氏同党,又如何暗保李唐宗室,自是一看便知。
刘幽求不敢私览,转身便将遗诏拟稿转呈临淄王。
李隆基见上面写道:敕命册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相王李旦参知政事。
临淄王看罢,微微笑道:师叔不必以此自辩,随我进来诸位,皆是鬼谷门下弟子,与骊山门实乃一家。
上官婉儿黯然道:当时若依婢子及太平公主之计,则先立温王为帝,请相王辅政,更复聚李唐旧臣,将皇后及二公主一党逐渐罢黜,便可不经流血,而还政于李氏。可恨却被宗楚客诡计破坏,罢却相王辅政之权,夫复何言!妾身罪该万死,便请殿下发落。
李隆基将遗诏纳入怀中,一言不发,引众人出于昭容宫外,对众军喝道:上官婉儿阿附韦党,已赐自尽于宫中,尔等可还报太平公主矣。
众卫士听罢,一哄而散,还报太平公主去讫。
此后未久,一具棺材被抬出皇宫角门,载于舆梓牛车,驶向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乃是上官婉儿原籍故乡,下葬于上官仪坟墓之侧。
太平公主闻之非常哀伤,专门派人前去吊祭。又命人写下墓志铭文,刻碑勒石,谓上官婉儿被封昭容,自请降为婕妤,并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最终以死相谏,实为大唐忠臣云云。(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