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悟妙法意在破执,解俗事迷局见心

无论是你所见,还是他人所见,这“见者”本质上与“色”、与“见”、与如来寂灭明体都是一体的,永恒真实且唯一。你现在区分你、我、他,以及物体、世界等种种现象,都不过是在迷惑中产生的虚妄认知。寂照如来,看似虚无却蕴含着万有,消除认知障碍就能洞察真相。世人陷入迷妄,就会认为所见是“我”的;而消除障碍后,才能明白无论是“他”还是“物”,本质都是无上菩提性觉妙明,妙觉如来。当我们把一切所见所识当作某种固定的定义时,这种认知在意识中就形成了分别心,烦恼也随之产生。但实际上,这些认知障碍与妙明本性并无差别。这就好比有人住大房子,有人住小房子,房子里的空间和外界的空间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人的分别心区分出了大小,而空间本身并无大小之分。

我继续问道:那我该如何去除这些根深蒂固的虚妄分别呢?

上师回答说:所有有实体的事物,不过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功能而被我们妄加认知定义的;而像光、声音、冷热等没有实体、看似虚无的能量现象,同样也是经由六根被我们认定。所以,在领悟妙法的过程中,首先要不区分“能量的空”与“物质的有”;其次,不区分“空有”和见闻觉知;最后,不区分见闻觉知这些感知能力和“真正我的定义”。做到这样,就能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寂灭现前” 。

我继续问道:我发现只要心念一动,烦恼就随之而来,贪念、嗔怒、愚痴等行为也会出现。即便明了了如来见地圆满,可似乎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我该如何真正领悟并践行呢?

上师回答:如果有人能够常常在心中领悟妙法,不被各种事物所阻碍,那么如来圆满的德行就能修成,是非之念都会消失,内心清净无染,寂静安定的状态就会显现。如此一来,便能明白世间的一切,都是自己清净无漏的觉知所见,见到即是领悟真相,这就是顺应妙明觉性,不再去思考一切是从虚无中来,还是从实有中转换。我们的本真就是如此,这种状态也就是明了寂灭道体真相了。所以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执着于任何一法一相,这就是寂定的自在解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继续问道:照这么说,这似乎只是内心的修行功夫,难道这就是成就正等正觉、证得佛果吗?

上师回答道:要知道,如来菩提自性的道果佛体,是超脱一切表象的,但又不排斥一切表象。是世人因为各种认知障碍而在世间轮回,深陷情感欲望之中,才形成了种种业果与身体。如果一个人能够摆脱情感上的怨恨、喜爱、憎恶,内心没有挂碍地正常生活,这就叫做“寂乐净妙”。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与如来妙本中的诸佛相比,已经相差不远了。然而,正是因为世人执着于分别心,贪恋执着于各种表象,错误地启用六根,才导致世间轮回不断,苦难相随。

他俩读完以后,妙成龙轻轻合上《妙法西域记》,目光望向鹿泉寺外随风摇曳的翠竹,沉吟道:“原来我们平日里对人、事、物的种种分别,皆是自缚的枷锁。可这分别心已如盘根错节的老树,即便知晓其虚妄,想要连根拔除,谈何容易?”

盛施圆摩挲着书页,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师兄所言极是。方才文中说‘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但我等凡夫俗子,每日被俗事缠绕,心念如风中烛火,摇摆不定,又该如何寻得那‘顿歇’的契机?”